在建筑節能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時,全國多個省市也紛紛展開既有建筑改造的部署工作。據了解,哈爾濱將在2010年計劃完成既有建筑節能綜合改造200萬平方米。烏魯木齊將在今年計劃完成250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。天津市也將在今年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供熱計量試點,以大板樓節能改造為重點,計劃完成30萬平方米、6000戶的改造任務。而陜西在去年收獲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累計達167萬平方米,年節能能力達8020噸標準煤的節能成果之后,正部署今年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。全國范圍內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提高了建筑的能效利用率,降低了碳排放,改善了室內環境居住質量,更成為拉動內需的一條重要綠色通道。
近年,在節能減排、低碳等觀念的提倡下,節能標準在新建筑中得到了廣泛地推廣。據統計,我國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在設計階段從2005年的53%增長到了2009年的99%,在施工階段從21%上升到了90%。許多綠色新建筑在創新科技節能技術的打造下成為了城市中的“綠色地標”,而在上海世博會中的建筑設計與建設中,更是充分開發太陽能技術,采用清潔能源,應用節能設備,使得這些世博建筑以節能環保的面容展現于世界人們眼前,充分體現了以綠色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。
盡管新建筑的節能綠色化在我國的推廣已初顯成效,但綠色建筑的重點難點還在于我國目前既有的400億平方米建筑的節能改造中。
在我國既有建筑中,95%都是高耗能建筑。以上海為例,上海現有各類既有建筑5億多平方米,既有居住建筑3億多平方米,占60%左右;既有公共建筑約有2億多平方米,其中公共樓、商場、賓館以及綜合樓所占比例達到了70%,這些都是耗能大戶。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,建筑采暖、空調、通風、照明以及裝飾建材生產制造等諸多方面都有能耗參與,造成巨量碳排放。在建筑耗能構成中,采暖耗能占據了第一位,而我國單位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-3倍。因而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迫在眉睫。